回傷病處理專欄    

昆蟲叮咬
Q:被昆蟲叮咬後的治療應該擦什麼藥?
A:叮咬後的治療,可先將被叮咬的部分進行冰敷處理,並以肥皂與清水清洗患部。一般可以使用 含類固醇的外敷藥膏或是口服抗組織胺藥劑,來緩解搔癢與腫脹的症狀。被叮咬後應避免將膿泡弄破以免引起傷口的二次細菌感染。部份患者可能有較劇烈的過敏性反應,如全身性蕁麻疹、呼吸困難、心跳加快等症狀,或者發生其他不尋常的毒性症狀,都必須儘快送醫治療。

Q:怎麼樣的人容易被昆蟲叮咬?
A:昆蟲種類很多,有的有毒,有的無害。像毒毛蟲、蜘蛛、蠍子、虎頭蜂等,都是有毒的昆蟲。造成蟲咬傷的因素很多,包括環境的溫度、溼度、明亮度,個人的狀態(體質、膚色、體溫、流汗的多少等等),以及環境中昆蟲的數量。所以同一個環境每個人受到叮咬的程度會不相同,而沒有天天洗澡的人更容易被蟲咬傷。
  被蟲咬傷會出現紅腫、疼痛,甚至發燒、頭暈,嘔吐、休克等。幸好大部分昆蟲咬傷人體所造成的只是皮疹,反應都很相似,為一突起的粉紅色丘疹,中心點較為突起,或是有水泡或是特別發紅。而強弱則主要是受個人體質的影響。雖然一般小朋友的反應大多較為強烈,但也不用太擔心,只要保持清潔,避免抓破皮,預防細菌感染就可以了。

Q:如何預防被昆蟲咬傷?
A:1.避免去蚊蟲較多的地方,牠們大都生活在草叢、陰涼潮濕的房子、磚瓦、木料堆、積水的容器。
2.如果要到森林或草叢等昆蟲數量較高的地區,最好穿長褲、長袖襯衫及布鞋,減少可能的暴露。
3.如果不方便著長袖長褲,就要事先塗上防蟲軟膏。
4.打掃環境,不要有積水的容器,使用環保或植物性的殺蟲劑。
5.如果家中有養貓狗,要特別注意寵物身上的蝨子和跳蚤,因為牠們有時候會引起傳染病。
6.要多吃青菜,因為過多的甜食和肉類,會使汗液變成蚊蟲喜歡的酸性。
7.不要隨便觸摸或捕捉不明的昆蟲。遇不明蚊蟲,宜趕走或吹跑,勿在身上拍死, 否則其毒液易使皮膚潰爛,留下難看疤痕。
8.當流汗、運動以後,盡快去洗澡,因為蟲蟲最喜歡不愛洗澡的小孩。
9.看見蜂巢,勿太接近。
10.去野外玩時,隨身攜帶雨衣,萬一被一大群蜂襲擊,來不及逃逸,立即蹲下靜止不動,取出雨衣遮蓋全身。
11.蜂群追來時,能趕快逃離最好,否則可將衣物在頭頂上轉幾圈後丟出去,使蜂群轉移注意力,然後往相反的方向逃逸。
12.郊遊時,應穿著淺色或白色的長袖衣褲等。因為虎頭蜂對白色最沒有興趣,勿穿著鮮豔,含亮片或黑色衣服。
13.勿亂丟垃圾、隨地大小便,也不要亂丟零食、果皮、汽水罐等,因為香味、甜味也會引來蜂群。

Q:被昆蟲咬傷怎麼辦?
A:1.冰敷患處,不可以熱敷患處。
2.一定要減少搔抓的次數,可以抹止癢的藥膏。
3.如果非常癢或是部位很大,就要儘早就醫。
4.如有疼痛、感染或是很久沒有好轉,也要就醫。
5.被昆蟲咬傷一般不會造成疤痕,大多只是色素沉澱。避免搔抓就能減少這樣的情形。

蟲蟲咬?蜂窩炎?痛不痛有差
【聯合報/林仲/皮膚科醫師】




「一個月前,小孩的臉突然腫起來,眼皮還紅腫到無法張開,醫師說是蜂窩組織炎,有生命危險,須趕住院治療。住院一星期醫好了回家,怎麼昨天臉又再度腫起來?」抱著小病人的媽媽掩不住心中的憂慮,跟筆者娓娓道來小孩的病況。
筆者捏捏小孩紅腫的眼皮,望著睡得正甜的病人,只好說出實話:「這不是蜂窩組織炎,上次醫師看錯了!」這下媽媽馬上瞪大眼睛,帶著狐疑的眼神,不信地問:「這是真的嗎?」
小孩被蟲子叮咬後,可能出現厲害的紅腫發炎反應,外表有如細菌感染引發的蜂窩組織炎,看起來頗嚇人(圖一至五)。這種情況等小孩繼續被蟲子叮一段時間後,免疫系統習慣了就會改善,所以大人不易出現這種狀況。不過當叮咬的蟲子病人從沒碰過,或是病人的體質特殊時,大人也有可能出現如此強烈的反應(圖六)。
類似蜂窩組織炎般的蟲子叮咬反應會自癒,症狀輕微的可能一天就消了,症狀嚴重的過幾天也會自己消退。醫師如不知道疾病的真相,將之誤診為蜂窩組織炎,施予抗生素治療,更甚者還把病人收住院,療效當然令人滿意。由於疾病用抗生素誤治仍然會痊癒,使得醫師累積錯誤的經驗,導致本文第一段所述的故事屢屢上演。
厲害的蟲子叮咬反應大都發生於小孩子,到底是蟲子叮咬反應或是蜂窩組織炎,有時不易分辨,尤其小孩病情難問更麻煩。由於蜂窩組織炎會出現自發性疼痛與壓痛,蟲子叮咬反應大都是癢而不是痛,依筆者的經驗,由「痛」著手來區分這兩種病是個好方法。
但要小心的是,學齡前的小孩還不太能表達「癢」、「痛」這兩種感覺,有人會把「癢」講為「痛」,混淆醫師的判斷。由於小孩講話不可靠,嬰幼兒又不會說話,所以須觀察病人的臨床行為表現來做為診斷依據。
安撫病人的父母或是阿公、阿媽,可能比治療病童還要更重要。醫師最為上策的作法是讓病人家屬了解疾病的來龍去脈,減輕家屬的緊張與焦慮,等候疾病自然消退。
圖一》嬰兒的眼皮被蚊子叮到後,腫到連眼睛都看不見了。小孩一切如故,如為眼窩蜂窩組織炎,早已奄奄一息了。
圖二》病童的耳朵被蚊子叮後,腫得像隻豬耳朵,但捏之不痛。
圖三》小孩只有嘴唇突然腫起來,先考慮蚊子或跳蚤叮咬所引起的,還要想到是否為蕁麻疹。除非小孩痛到無法進食,否則不考慮蜂窩組織炎。
圖四》小孩的右手被公園的蚊子叮後,腫得有如麵龜。雖然如此腫脹,小孩仍能應筆者要求,彎曲右手的每隻指頭。
圖五》小男嬰的陰莖紅腫,可是病人好得很,小便無異樣,應先考慮蟲子叮咬造成的。
圖六》大人被蟲叮咬後,很少出現這麼激烈的反應。此病人走路如常,如是蜂窩組織炎,病人走路當一跛一跛的。
【2007/04/10 聯合報】

蚊蟲叮咬 止癢妙方/拍冷水 擦萬金油
【元氣周報/記者王昭月/報導】
「萬一被蚊蟲咬,第一個動作,最好是拍冷水或擦點萬金油、含薄荷成分綠油精暫時止癢。」皮膚科醫師馮文瑋說,一般人體的皮膚都有自癒能力,若仍是癢得不得了,就要求醫,千萬不要猛抓,一旦破皮、感染更慘。
馮文瑋說,如被小黑蚊咬,紅腫奇癢,敏感體質者最好就醫。
要防蚊蟲上身,最好的裝備是長衣、長褲、外加綁腿,不但可防曬,同時也讓蚊蟲無機可乘。
可以先擦些防蚊液,但切記,有些防蚊液是噴在衣物上,不要沾到皮膚。除此萬金油、綠油精、薄荷油是出遊的常備藥,另坊間現在販售有能釋放特殊頻率的驅蚊筆或驅蚊手鍊可隨身攜帶。
【2008/07/21 元氣周報】

蚊蟲叮咬 好癢!別抓 抓破皮更慘
【元氣周報/記者王昭月/報導】
老姚到朋友的山中小屋二日遊歸來,數一數左手臂,被叮了40幾個小包,右手臂好一些,但也有近30個小紅點。癢不癢?「好癢又不敢抓」。怎不穿長袖?「沒想到會那麼多蚊子」。沒噴防蚊液嗎?「忘了帶…」。那擦藥了嗎?「隨便抹了青草膏,還是癢…」。
輕者起疹 重者沒命
夏季野外活動多,民眾常因裝備不足,被蚊蟲伺機留下「愛的唇印」,輕者起疹、奇癢難耐,重則可能沒命。
高雄馮文瑋皮膚科診所指出,夏日遭蚊蟲叮咬、皮膚出狀況的患者,凶手多是隱翅蟲、恙蟲、小黑蚊、疥蟲及引發登革熱的三斑家蚊、埃及斑蚊等,這些皮膚症狀還算有明確「事主」可追究,約8成的患者連被什麼蚊蟲叮咬都「嘸知影」,來時一臉疑惑地說,到底是什麼蟲?怎麼會這麼腫?
隱翅蟲咬 股溝紅腫刺痛
被隱翅蟲或恙蟲叮咬的症狀不一,有名20歲女子最近屁股溝兩側紅腫嚴重,直徑約4公分,坐立難安,無奈低調求診。她就是出外時不小心接觸到隱翅蟲而不自知,結果又將附著於翅膀的隱翅蟲素等刺激性物質帶到「屁屁」,造成紅腫、刺痛。
隱翅蟲中最常見的是褐毒隱翅蟲,體長約0.5至1公分,寬約0.2公分,雖肉眼可見,不過一般人不會注意,「親吻特徵」正是牠造成的典型症狀,馮文瑋舉例,像掉在手肘附近的隱翅蟲素,可能因為彎手時沾到,一處變成兩處。
這種急性接觸性皮膚炎,會出現浮腫性紅斑、灼熱、刺痛感,24小時內出現水水膿膿及潰爛等變化。
恙蟲咬到 小心持續發燒
恙蟲病具致命危機,「不小心遭恙蟲咬到,持續發燒超過3周可能不治。」馮文瑋說,恙蟲咬到,最明顯的是患部有焦痂。「恙蟲多以猴子等嚙齒類動物為宿主,患者接觸到動物身上恙蟲後再被叮咬。」
「恙蟲病潛伏期可達3週,症狀為焦痂、淋巴腺腫大、發燒、出疹,嚴重時會休克、多重器官衰竭」。據研究,出入花東或台灣山區、離島等地宜特別小心恙蟲上身,腳踝、腋窩等處最常被咬。
黑微仔一叮 一身紅豆冰
「夏季最該小心的是登革熱。」馮文瑋說,夏季雨多,引發登革熱的三斑家蚊、埃及斑蚊容易蠢動,蚊子已有「北移」現象,同時感染兩個型別的登革病毒,可能引發致命的登革出血熱。
至於疥蟲病,較無季節性,在軍區或在衛生條件不佳環境過群體生活的民眾需特別注意。疥蟲喜歡寄宿人體,叮咬後鑽進皮層內,「很多患者擦藥膏止癢,其實並未殺死疥蟲。」症狀通常發生在指縫間,或肚皮上。
小黑蚊台語俗稱「黑微仔」,牠其實是一種微小型的吸血型昆蟲而不是蚊子,幾乎已遍布台灣各縣市,牠最愛「進攻」人的手腳、脖子等裸露部位,尤其小腿。
老姚兩隻手臂上的小紅點,就是牠的傑作。
蚊蟲叮咬QA
【記者陳惠惠/整理;諮詢/三總皮膚科主任趙昭明、衛生署藥政處】
Q:「香茅油」能防蚊嗎?
A:有些民眾認為「天然尚好」,喜歡用香茅、樟腦油或檸檬油防蚊,但皮膚科醫師提醒,化學物質固然可能較刺激,天然物質過敏機率卻比較高,可能引起癢、紅腫等。
Q:防蚊液為何不能噴在皮膚上?
A:防蚊液「百百種」,有些有取得衛生署許可證,有些屬於環境用藥。可從包裝上印的是「衛署」或「環署」字號來分辨,前者可噴皮膚上,後者可噴在衣物上。
Q:口水可以止癢嗎?
A:蚊子叮咬出現紅腫,是因蚊子注入一種酸性物質,口水則呈鹼性,有人誤以為酸鹼中和可以止癢,其實不然,冰敷的效果絕對會比口水好,也可擦面速利達母止癢。
Q:什麼狀況下要速就醫?
A:有些人可能出現全身性反應,像蕁麻疹就要快就醫,並且多喝水。極少數的人會覺胸悶呼吸困難,出現立即性休克反應,這時也不能拖。
【2008/07/21 元氣周報】

外出噴防蚊液 防跳蚤跟你回家
【元氣周報/駐站記者/魏忻忻;解答/極緻皮膚專科診所院長宋奉宜】
Q:我家不養寵物,但每到春天,差不多3、4月,只要一出門,就可能被跳蚤叮咬,每次一被叮咬,就會癢上好一陣子,而且奇癢無比。曾去看過皮膚科,但似乎沒有一種藥可以止癢,女兒曾因抓跳蚤咬的傷口而感染蜂窩組織炎,住院一周。
雖然我已練就很厲害抓跳蚤的功力,一個夏天可捏死近7、8隻,但稍不注意,「小黑點」還是會從腳踝一路跳到身上,這時就抓不到,除了一雙紅豆冰腳,身上也是紅豆冰,整個人都快癢瘋了。請問我該怎麼辦?如何防止戶外跳蚤上身?有何有效的止癢藥物?(討厭貓狗的人)
A:跳蚤繁殖力驚人,活動範圍也不小,如果居家周遭有此困擾,建議可以先用殺蟲劑除蚤。如果住在公寓房子,樓梯間也要噴灑殺蟲劑,而且連續噴灑3至4天後,避免跳蚤蟲卵孵化,兩周後還要再噴灑一次。至於防戶外跳蚤上身的方法,其實跳蚤不會寄居在人身上,建議可用防蚊液,有防止跳蚤近身的效果。
【2009/03/22 元氣周報】

蚊蟲叮咬2、3天 症狀沒改善最好就醫
【台灣新生報/記者張淑珠/台中報導】
夏天蚊蟲多,被蚊蟲叮咬如果二、三天後傷口或症狀沒有改善,最好就醫治療,台中縣二名幼童,被眼眶周圍被蚊子叮咬,家長原本不以為意,三天後孩子竟然呈現大小眼,其中一隻眼睛眼皮紅腫幾乎睜不開,伴隨發燒、嘔吐等症狀,醫師診斷是「膈膜前蜂窩性組織炎」,病患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,才逐漸消腫。
台中縣二名分別只有二歲和三歲的幼童,二隻眼睛外觀看起來一大一小,其中一隻眼睛腫得幾乎睜不開,還出現發燒、嘔吐等症狀,家長相當緊張,帶孩子到醫院檢查,台中童綜合醫院小兒科醫師高佳慧說,二名幼童全身多處包括眼眶周圍都有被蚊子叮咬、紅腫的痕跡,家長原本以為被蚊子叮咬,沒什麼大礙,但幾天後眼眶周圍的傷口被抓破皮,引發感染,造成眼皮紅腫、瘀青,演變成整個「膈膜前蜂窩性組織炎」。
醫師表示,造成「隔膜前蜂窩性組織炎」的病菌,分為葡萄球菌及鏈球菌兩大類。被蚊蟲咬傷所引起的大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,感冒鼻竇炎引起的以肺炎鏈球菌較常見,如果沒有即時治療,病菌可能穿越眼瞼隔膜,向後浸潤到眼眶,變成眼眶蜂窩性組織炎,也可能侵犯大腦形成腦組織發炎,因此醫師提醒,一旦被蚊蟲叮咬,如果兩、三天後症狀沒改善,最好盡快就醫治療。
【新生報之《養生文化報》】

夏季昆蟲多 易致接觸性皮膚炎
【台灣新生報/記者陳元春/台北報導】
學生放暑假,酷熱的夏天,民眾常見易有哪些皮膚問題?皮膚科醫師鄭惠文指出,包括接觸性的毛毛蟲皮膚炎、隱翅蟲皮膚炎、從事水上運動遭水母碰觸到起過敏反應、蚊蟲咬傷、陽光皮膚炎以及香港腳等,都是夏天民眾常見就醫的皮膚問題。
鄭惠文醫師指出,夏天蚊蟲多,加上民眾因天氣熱,偏好穿短袖,恐增加遭到蚊蟲叮咬的機率,而出現劇癢,日常上,因而建議民眾可做好防蚊措施,如穿薄長袖衣物、抹防蚊液預防,且因避免因劇癢而過度搔抓。
除此,夏季昆蟲多,舉凡毛毛蟲、隱翅蟲都會造成民眾出現接觸性的皮膚炎。醫師鄭惠文指出,毛毛蟲皮膚炎,恐讓民眾出現一整片紅疹、水泡的皮膚問題;至於隱翅蟲皮膚炎,則臨床常見是因民眾打死亂飛到身上的小蟲子,而出現包括紅腫、癢、水泡等局部接觸性的皮膚炎。
此外,很多民眾夏天喜歡從事水上活動,也得小心接觸水母,起過敏反應,而出現包括紅腫、癢、水泡等皮膚炎問題。
另,皮膚科醫師鄭惠文說,炎炎夏日,陽光強,民眾可能還得留心陽光皮膚炎,即因不當曬太陽出現紅癢、脫皮問題。
皮膚科醫師鄭惠文強調,上述多種民眾夏天常見的皮膚問題,其實有部份都很難事先預防,如遭水母觸碰或遭毛毛蟲、隱翅蟲接觸等,因而建議,民眾一旦出現皮膚起紅疹、水泡或搔癢難耐,就應就醫,避免過度搔抓,增加後續治療複雜度。
【新生報之《養生文化報》】

蚊子咬一口 差點要截肢
【聯合報/記者陳秋雲/梧棲報導】


女童被蚊子咬一口,抓出蜂窩性組織炎,腿紅腫得像小饅頭險些要截肢。(照片/童綜合醫院提供)

「只被蚊子咬一口嘛」、「沒想到差點要截肢」。台中縣一名女童被蚊子咬一口,抓出蜂窩性組織炎,患部迅速化膿,傷口變成食指大小,醫師說,再拖下去可能因敗血引發致命休克。
台中縣童綜合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高佳慧說,三個多月來已有10幾例幼童因蚊蟲叮咬而引發蜂窩性組織炎,從1歲到14歲都有,大部分集中在5歲以下,蚊蟲多叮在手跟腳,有2人在眼部,患者年幼不會表達,抵抗力弱,抓破皮就感染蜂窩性組織炎。
高佳慧說,家長一開始多掉以輕心,認為「蚊子咬一口而已」,沒想到孩子越抓越癢、抓破皮引發細菌感染造成蜂窩性組織炎,嚴重者還會併發壞死性筋膜炎及敗血症,引發致命休克。
「蚊子一叮,她就開始抓癢,誰也沒想到這麼嚴重」,台中縣這名1歲女童的家長說,剛開始孩子發高燒到攝氏39度,家人誤以為是感冒,沒想到才2、3天,整隻右小腿腫得像小饅頭,傷口擴散還化膿,高佳慧醫師說,再慢些醫治可能就得截肢了。
女童家長還是想不通怎會演變如此?高佳慧說,大部份的皮膚感染侷限在表皮及真皮層,問題不大,但當感染到皮下的蜂窩組織時,這部位組織鬆軟,細菌很容易擴散,順著血管淋巴管竄行,快速惡化。高佳慧強調說,若被蚊蟲咬到,2、3日未改善且紅腫擴大、發高燒,就須儘速就醫。
【2009/07/31 聯合報】

蟲蟲入侵耳朵 別急著挖
聯合報/林釗尚/台中林釗尚小兒科診所院長】
一名小女孩逛夜市時突叫耳朵好痛,求醫發現,小女孩耳道非常乾淨,但耳膜已被蟲咬流血,耳膜上躲著一隻約半公分的黑黑東西。
醫師趕緊滴進甘油,幾分鐘後,那一隻「蟲」開始移動,醫師再打開燈朝耳道方向照,那蟲便朝著光往外爬出,才解決小女孩的痛苦。
明天就是中秋節,雖有風姐來擾,還是有許多民眾計畫出外,夜晚蟲多,到郊外時,被蟲爬入耳朵的機率高。很多人直接反應,就是拿棉花棒或手指挖耳朵,試圖將蟲掏出來,反而常挖到外耳道流血,甚至將耳膜挖破洞,蟲蟲卻依然在耳內鑽動。
因為基於動物本能反應,當蟲蟲感覺到東西靠近時,必驚慌地往內逃,讓人耳朵更痛。所以切莫用棉棒挖,應立即找醫師處理;若無法立即找到醫師,可依下列步驟處理:拿著手電筒往耳朵裡照!因為蟲會往有光方向爬。若耳膜沒破洞,可將家中的嬰兒油、甚至沙拉油慢慢倒入耳內,倒滿整個耳朵溢出也沒關係。因為這些油可有效隔絕空氣,可以讓蟲蟲淹死,阻止蟲子繼續往內咬傷耳朵,也有機會順便讓蟲流出來。若蟲還是不出來,就要請醫師幫忙了。
要預防小蟲入侵,保留一些耳垢是有益的,因為耳垢除可提供耳內皮膚適當溼度,減少耳朵癢外,還可阻擋小蟲爬入。
所以除非耳垢已將整個外耳道堵塞,影響聽力,或是為了詳細檢查耳朵,醫師才會適度清除耳垢,平常還是不要常挖耳朵較好。
我的小秘方:蜂咬塗口水?
陳石玉坤/北市
小時候住偏遠山區,每天攀爬山路打水砍柴,曾有被蜜蜂及虎頭蜂叮咬經驗,當時科技未興,又身無它物,只好就地取材,用唾液勤擦於傷口上,結果傷口消了,回到家就沒事了!
另外,我也曾被紅火蟻、蜈蚣咬了一個包,當時都只能用口水反覆塗抹,終解決問題!因為口水裡含酵素,可殺菌。當然下回外出或爬山前,還是務必準備好備戰藥品再出門較好。
專業觀點:先冰敷 不要塗口水
張宜菁/北醫附醫皮膚科醫師
令人聞之色變的紅火蟻與虎頭蜂,大部分人若只是被叮咬幾口,經冰敷、外用類固醇藥膏、口服的抗阻織胺藥物,避免傷口感染,就會痊癒。但是,少數人體質對紅火蟻與虎頭蜂的毒液會嚴重過敏,即使只被叮咬一下,也可能休克、危及性命。這樣的過敏反應通常發生在被攻擊的一個小時內,而且來勢洶洶、迅速惡化。症狀包括了心跳加快、血壓下降、腹絞痛、關節疼痛、呼吸困難、臉腫嘴唇腫、頭暈、嘔吐、意識模糊等等。
所以,被叮咬後都應立即就醫觀察與治療!人的唾液沒有辦法對抗紅火蟻與虎頭蜂毒液裡的致敏蛋白,因此有奪命危險的毒蟲攻擊,讀者所提秘方,並不建議大家採用。
荒郊野外,除了應該避免穿著黑色衣物與噴香水外,應備好蚊蟲咬傷藥膏,若不幸被叮咬,手邊又沒任何藥物,可用溫度低的水冰敷,以緩解症狀。但還是需儘速就醫。
【2009/10/02 聯合報】

蚊子好毒 被叮引發蜂窩性組織炎
【台灣新生報/記者張添福/三重報導】
家住三重市擔任晶圓工程師的卓先生,多年來因蚊子叮咬導致蜂窩性組織炎而需住院治療,飽受驚嚇的他無奈的說,如今有了經驗,只要莫名發燒,就馬上會察看雙腳有沒有蚊子叮咬的痕跡。臺北縣立醫院三重院區外科主任高榮良醫師表示,卓先生可能是因為體質的關係,維持正常的作息及均衡的飲食,以提升免疫力才是最佳的預防之道。
高榮良醫師表示,若因蚊蟲咬傷而抓破傷口,是有可能會因細菌感染而造成蜂窩性組織炎,但像卓先生只有紅腫就多次導致窩風性組織炎,在臨床上相當少見。
二十七歲的卓先生說,第一次因蜂窩性組織炎而住院治療是在十八、十九歲還是學生的時候,因為腳趾「凍甲」,剪指甲流血而感染細菌。第二次是在當兵的時候,只因左小腿略為擦傷就造成蜂窩性組織炎而被送醫住院治療,現在則離譜到只要蚊子叮咬,即使沒有抓它也需要住院,根本就防不勝防,讓他相當困擾。他說,以前發燒咳嗽,總以為是感冒,現在有了多次的「經驗」,只要發燒,就會先察看四肢有沒有蚊子叮咬的紅腫現象,尤其是小腿部位。
高榮良主任指出,蜂窩性組織炎是細菌侵入真皮至皮下組織而發炎,因為在顯微鏡下呈現蜂窩狀,故稱之,主要是投以抗生素治療。高醫師強調,蚊蟲叮咬只是導火線,最重要的是要作息正常、飲食均衡並多運動,以提升免疫力才是最佳的預防辦法。
【2009/04/14 台灣新生報】

蟲蟲種草莓 「藥」怎麼擦?
【聯合報/林 仲/台北市林仲皮膚科院長】
一提到「蚊蟲咬傷擦甚麼藥最好?」大家的話匣子就開了,每個人都有秘方,都認為自己擦的藥最好。其實談「擦甚麼藥最好」之前,讀者應先了解被蚊蟲叮咬後,皮膚到底冒出甚麼樣的疹子,才知擦那種藥對病人最有利。
被蟲子叮咬後,皮膚會長出甚麼樣的疹子,依病人對於蟲子唾液的免疫反應而決定,不同的免疫反應出現不同的疹子。一般最常看到的疹子有兩種:
1.蕁麻疹樣疹子:此種疹子由立即型免疫反應主導,於蟲子叮咬後沒幾分鐘就出現了,最慢也不超過30分鐘。出現後幾分鐘至幾個小時內即消失無蹤,是一種來去甚快的疹子。
2.紅色凸起的疹子:此種疹子由遲發型免疫反應主導,在蟲子叮咬後幾個小時或一兩天內長出來,最慢不超過三天。長出後要拖個幾天,甚至幾個星期才會痊癒,是「來得慢去得也慢」的疹子。
當病人兩種免疫反應都有時,兩種疹子都會出現;亦即病人被蟲子叮咬後,馬上長出蕁麻疹樣疹子,等這種疹子消了後,於原處再冒出紅色凸起的疹子。
雖然蕁麻疹樣疹子令人癢,只要病人忍一忍,不要用手去抓,至多幾個鐘頭,疹子自己會消失,癢也跟著過去了,根本不需任何處置。對於不了解臨床病程的人而言,擦藥來治療蕁麻疹樣疹子的效果很好,只見疹子於擦藥後很快就沒了,癢也不見了,其實這不是藥的效果好,而是時間到了,疹子自己消失的錯覺。
讀到這裡,相信讀者心裡有數,如病人長的是蕁麻疹樣疹子,擦任何藥統統有效,抹鹽巴、口水一樣有效,大家沒必要去辯論那種外用藥最好用,或是那個偏方最有效。
當疹子很癢時,擦擦內含薄荷、樟腦、甲基水楊酸鹽等成分的藥膏、藥油,利用其中的鎮定、清涼成分來止癢,筆者認為也未嘗不可,至少可撫慰病人被蟲子叮咬後又氣又怒的心靈,紓解病人煩躁情緒。
但要治療紅色凸起的疹子,擦類固醇藥膏的效果較好,因為類固醇能有效地壓制遲發型免疫反應,不過類固醇不易由皮膚吸收,所以應挑強效的類固醇藥膏來擦較能止癢,如選用弱、中效的藥膏,效果依然不佳。不過,任何外用藥物只要病人能耐心地連擦幾天,似乎也有療效,只見疹子逐漸消退,其實這結果應來自疾病的自癒。
看完上述內容後,相信讀者已了解市面上擦了涼涼的藥膏或藥油那麼好賣,口碑也不錯的由來了。不過要注意的是,一旦病人因為癢拚命去搔抓,把疹子抓到有傷口或濕疹化時,擦涼涼的藥膏或藥油就得小心,因為這類藥物的成分可能會刺激傷口或濕疹,反而讓皮膚發炎的狀況更糟糕。
還有外用藥膏的能耐有限,如激烈的遲發型免疫反應會讓皮膚出現水泡或蜂窩組織炎般的病灶,當病人癢或痛得很不舒服,口服類固醇才能迅速改善病情。另外,像牽涉到免疫複合體的紫斑樣疹子,也是口服類固醇才有效。
【2007/05/23 聯合報】

螞蟻 會從耳朵鑽到腦?
【聯合報╱記者施靜茹/報導】
網路傳聞
家有嬰兒的人要注意了,嬰兒睡覺的地方一定要清乾淨,曾有人家嬰兒哭鬧不已,大人前往查看,結果是嬰兒吐奶的味道引來螞蟻,有幾隻順路鑽進了耳朵。後來小嬰兒去檢查,糟糕,螞蟻跑到腦部,讓小嬰兒成了智障兒。
還有,也要小心蟑螂跑到耳朵,嬰兒不會抵抗,睡覺時一定要注意避免發生。
專業觀點
■朱本元/台北榮民總醫院耳鼻喉部喉科主任
從人的生理構造來看,螞蟻不太可能跑到腦部。
人的耳朵分外耳道、中耳腔和內耳,在外耳道和中耳腔之間,有一層耳膜,往裡面還有骨頭,包括聽小骨等的保護。小昆蟲若真不小心鑽到外耳道,會先被耳膜擋住,不太可能穿過層層屏障進入腦部。倒是人感染病菌時,病菌可能從鼻咽部,經耳咽管到中耳,而引發中耳炎。
■薛智仁/台北振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
臨床上,聽過或看過螞蟻、蒼蠅、蚊子、蟑螂和飛蛾鑽進耳朵的案例,但沒聽過這些小昆蟲有抵達腦部。
我曾有1名病人,因蒼蠅飛進耳朵出不來而就醫。他在餐廳工作,由於裝潢夾板內發現1隻死老鼠,他準備把死老鼠從夾板取出時,有一大群蒼蠅也跟著飛出來,衝得太快,飛進了病人的耳朵。
因為耳朵很暗,且外耳道路徑非直線,是呈S形,因此蒼蠅一直往裡面衝,出不來,且外耳道的神經非常敏感,病人痛得不得了,頻頻大叫,最後是灌入麻醉藥,把蒼蠅迷昏後,再夾出來。
小昆蟲會跑進耳道,大多發生在成人睡覺時,或騎車時,較少聽到嬰兒案例;螞蟻跑進耳朵,又比其他昆蟲來得少,原因可能螞蟻體積小,在耳道裡,還可以「轉向」往外走,其他昆蟲多只能往前推進。
耳膜由表皮、結締組織和內皮等好幾層組成,照理說是擋得住昆蟲,除非少數情形下,昆蟲咬破了耳膜,臨床上會給藥治發炎,等它自己癒合。如果耳膜破洞好不了,會用病人本身的筋膜修補起來,以免將來水分跑進內耳。但即使昆蟲越過耳膜到中耳腔,也鑽不進腦部。
如果是蟑螂跑進耳朵,因為牠腳上有刺刺的觸毛,會讓敏感的外耳道神經很痛,教科書上寫到,最好用乙醚迷昏昆蟲,免得硬夾。昆蟲掙扎,病人會更痛,但乙醚平常取得不易,處置時,常用油類或麻醉劑迷昏或「淹死」牠們。
【2007/09/09 聯合報】
恙蟲入侵大台北 戶外活動要小心
【聯合晚報/記者林進修/台北報導】


恙蟲。(疾管局/提供)

恙蟲大軍入侵大台北地區,喜歡到郊區從事戶外活動的民眾可要小心了。
一名五十餘歲男性,不久前到台北市東區信義路底的四獸山爬山,幾天後開始發燒,手腳四肢及軀幹也長出一大片的點狀紅疹,前往居家附近的診所就醫,被當成一般感冒處理,但吃了幾天藥,未見退燒,且紅疹依舊在,只好轉到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接受追蹤治療。
會診皮膚科後,該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王國憲發現,這名患者每天都燒到攝氏38∼38.5度,且晚上燒較退,隔天早上醒來又高起來,發燒過程反反覆覆,相當詭異。進一步檢查發現,他的腳板背部有黑色結痂皮,上面佈滿直徑0.5∼1毫米的圓孔,很像是恙蟲咬過的痕跡,於是抽血送到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檢驗,最後確認是恙蟲惹得禍。


被恙蟲咬傷會出現零點五公分左右的圓形焦痂,必須注射抗生素治療,患者如果輕忽沒有就醫,有致命的危險。(聯合報系資料照片)

王國憲表示,恙蟲病是好發於季節交換的流行疾病,致病的恙蟲常以老鼠為自然宿主,老鼠跑到那裡,恙蟲就肆虐到那裡。根據流行病學調查,金門等離島地區是恙蟲病好發地區,台灣本島的花蓮及台東等地,也有零星感染個案,至於大台北地區則相對少見。
為何恙蟲會入侵大台北地區?王國憲認為應和老鼠的遷移有關。台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處長王永衛表示,也許是交通便利使然,原本活躍在離島及偏遠地區的恙蟲,已慢慢擴大活動領域,近年來大台北地區也陸續出現感染個案。由於恙蟲病症狀和一般感冒類似,容易誤診,他提醒持續發燒超過一周未癒者,若最近曾到山區走動,應主動告知醫師,以利診斷。
所幸,恙蟲病並不難治療。經過口服四環黴素的抗生素治療,北醫這名患者的燒兩天後就退了,身上紅疹也在一周內陸續消退,目前已逐漸痊癒。王國憲說,到戶外活動時,宜穿上鞋襪及長褲,減少被攻擊的機率。
小檔案》恙蟲病是什麼?
恙蟲病又名叢林斑疹傷寒,但和一般傷寒不一樣的是,它是恙蟲叮咬後併發的出疹性疾病,患者通常還會出現發燒,除了軀幹的點狀紅疹外,其他臨床症狀和一般感冒類似,易被誤診。
恙蟲病的致病菌是立克次體,而體內有立克次體的恙蟲又喜歡以老鼠為自然宿主,因此疫病會隨著老鼠的遷徙而傳播。被恙蟲叮咬部位先會出現小水,幾天後結成黑色痂皮,並有搔癢感且出現發燒不適。少數病人會合併頭痛、肌肉痛。
絕大多數患者即便未接受治療,也會痊癒,但有少數嚴重患者會併發腦炎、肺炎、心肌炎等症狀,甚至導致呼吸衰竭而死亡。一般說來,投與四環黴素的抗生素治療,可輕易治癒恙蟲病,且不至於留下後遺症。
【2008/03/25 聯合晚報】